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學報  回首頁
Apycom jQuery Menus
10卷期 出刊日期:1978年6月
態度相似度與態度社會期望性對人際吸引與交往意向的影響
    作者: 張文哲 Wen-Jer Chang
研究論文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下列兩個問題:㈠將對方所具有的社會期望的態度數量保持恆定後,吸引程度是否仍隨態度相似度之增加而增加。㈡當對方具有較多的社會所期望的態度時,受試是否較願意與態度相似者成爲親蜜的朋友;反之,當對方具有較多的社會所不期望的態度時,受試是否較願意與態度不相似者成爲親蜜的朋友。本研究採2×2因子設計。其第一因子爲態度相似度,分.25與.75兩層次,百分比高者表示對方之態度與自己相似,低者表示態度不相似。第二因子爲態度社會期望性,分.25與.75兩層次,百分比高者表示對方具有很多社會期望的態度,而社會所不期望的態度很少;百分比低者反是。本研究以80名大學女生爲受試。主試告訴這些受試說這是有關「印象」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受試根據「假設的對象」(hypothetical stranger)在態度問卷上的囘答判斷他是怎樣的一個人。結果發現:人際吸引不僅隨態度社會期望性之增加而增加,而且隨態度相似度之增加而增加。「態度相似度之提高有助於人際吸引」這一結果與預期不符。此現象可能暗示:當對方具有某一相似的態度時,受試可能卽認爲他具有某一良好的屬性。此現象也可能暗示:相似的態度是一個具有增強作用的刺激。本研究同時發現:當對方具有較多的社會期望的態度時,受試較願意與態度相似者成爲朋友。當對方具有較多的社會所不期望的態度時,受試則較願意與不相似者成爲朋友,但此傾向並不顯著。此不顯著的現象可能有兩個原因:㈠當對方具有某一相似的態度時,受試可能卽認爲他具某一良好的屬性,所以當對方具有很多社會所不期望的態度時,如果其態度很多是與自己相似的,受試願與之交往的程度便不如預期的低;㈡可能受試在實驗過程中涉入程度不够。

 


下載




兒童概念學習加速發展效果的考驗研究

Copyright © 2024  教育心理學報 網頁造訪人數:449073
地址: 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台灣師大心輔系
電話:(02) 77493757 傳真:(02) 23413865
聯絡人:李和青 聯絡方式:t05002@ntnu.edu.tw
All rights reserved. BEISU 開發/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