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研究文章: 洪榮昭, & 傅惠筠. (2012).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 44(2), 373-387.

撰稿者:胡珈華 編輯者:廖育秀



全球暖化所帶來的環境議題,幾乎是人人知曉、人人認同,也相信應該從生活小細節做起,但是…隨手關燈、使用環保餐具、垃圾確實分類、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真的有…每次都做到嗎?為什麼大家都沒有異議的事情,落實到行動上卻不見得這麼容易,也就是說,產生相對應的行動,光是認同這些觀點似乎是不夠的,到底這中間還有什麼細節是沒有被注意到的?我們會不會採取行動,還和什麼部分也有關係呢?研究者針對這個好奇,對800位大學生進行了「節能減碳行為意圖」的探究,嘗試找出採取行動之前,還需要滿足哪些影響因子,才能真的做到“舉手之勞做環保”。

 
研究者先行統整了過往的理論,歸納出幾種會影響人們產生行動的因素,並對應到節能減碳的行為,包含:認知(對節能減碳知識的熟悉度)、價值(認同節能減碳的觀點)、主觀規範(對自己有影響力的人對節能減碳的想法)、知覺行為控制(進行節能減碳行動的難易程度)等等。研究結果發現,在大家都認同節能減碳很重要的情形下,是否付諸行動最直接的影響因素,竟然是「知覺行為控制」。打個比方,如果隨手拔插頭的插頭,長在必需先搬開書櫃、撥開纏繞的電線、彎腰下去才能碰到的地方,這就會大大減低這個行動的落實;反過來說,如果插頭設計在方便拿取,甚至旁邊還附上小標語,那麼無論你對這個議題的關心程度高低、熟悉程度高低、喜不喜歡幫助他人,只要它看起來並不難做到,你都更有可能付諸行動。

另外,研究還發現,「主觀規範」會影響「態度」,「態度」也會間接影響行動的執行性;也就是說,如果今天你發現你的偶像歐巴相當重視節能減碳的議題,用的都是環保餐具、常常騎腳踏車,就會讓你也對這個議題充滿熱情,如果這個時候又處在高「知覺行為控制」的情境下,執行起來不麻煩的舉手之勞,你確實這麼做的機率就更高了。

所以從這個研究發現,如果要讓現代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做起了愛地球的行動,最好的方法就是—創造做這些行動的便利性環境。貼標語提醒自己、環保餐具固定放在包包裡、垃圾桶分出格子,丟垃圾時就已下意識做出分類、影印機旁擺放廢紙利用的箱子等等;而如果你本身就是個關注這個議題的人,千萬不要吝嗇表達出你的重視,當你身邊的人越常感覺到你的積極性,是真的能增強對方也加入行列的可能性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