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獻研究:許韶玲&施香如(2013)。網路成癮是一種心理疾病嗎?從實證與論述文獻的脈絡檢視。教育心理學報,44(4)773-792

撰稿者:盧映君 編輯者:趙敏安

隨著網路對當代生活越來越不可或缺,大家對「網路成癮」的情形也越來越關心,相關的討論也隨之增加。

網路成癮是一種心理疾病?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11 版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正式將「電玩失調症」(Gaming Disorder)正式列為一種心理疾病,然而時至今日,網路成癮的病因、治療方法甚至疾病的本質都未有定論。

網路成癮一開始借用「物質成癮」的診斷標準,而後也有人把網路成癮與賭博行為放在一起,但這這些說法都沒有被廣泛接受。目前最多實證支持網路成癮與「衝動控制」之關聯,描述持續涉入網路到出現負向結過仍不可自拔的情形,也有研究指出網路成癮者的衝動控制能力的確比一般人低,但仍無法定論網路成癮是由衝動控制的特性所促發的。

綜上所述,雖然類似網路成癮之行為已被列為正式的心理疾病,當今的研究成果仍然無法完整的描繪此一現象,相關研究仍持續運用不同的觀點看待網路成癮。

 

網路成癮與其他精神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網路成癮困擾的族群也很常受其他精神疾病困擾,這提供我們另一個思考角度就是:「網路成癮」可能只是精神疾病用不同的方式來展現其原本舊有的問題、症狀。」也就是說,網路成癮可能僅是表面的行為問題,受網路成癮困擾的人或許更根本的問題可能是其舊有的議題與症狀。因此,相關助人工作者在初談、心理評估時,審慎的瞭解有網路使用問題的當事人,是否同時從有其他臨床症狀或心理疾病,以作為後續諮商工作的基礎。

 

網路成癮更多的面向 —非疾病論點

如果只用心理疾病的觀點來看待網路使用,可能會忽略其他面向,讓我們對網路成癮僅有偏頗的瞭解。在現代社會中,網路是一個垂手可得的媒介,在人們經驗現實生活困境、面對難以忍受的情緒時,網路提供了一個空間,讓使用者可以暫時避開、阻隔現實,這與一般人心情煩躁大睡一覺或做白日夢本質是相同的,真正的問題在於,網路成癮者在逃避之後並沒有重回現實,並長期使用網路作為逃避現實問的方法,造成情緒、現實問題的加劇,最終導致身心問題與日常生活功能的損害。

更有學者發現,同樣沈溺在網路世界,有些人只是暫時從一個現實痛苦撤退到網路裡面,表面上看似適應不良,實際上網路保護了這些人暫時免於內在衝突的痛苦;然而,卻有另一些人,將網路成癮成為一種固著的逃避方式,用來避免個人內在深層的早期經驗。因此,若我們用更細緻的眼光來看待網路使用問題,在「正常使用網路」到「使用網路而造成問題」這之間存在著不同的嚴重程度,更因著每一個人的獨特性與身處的情境脈絡存在多元的樣貌。

 

 

是故,助人工作者在協助面對網路成癮的服務對象時,建議用更豐富的視角來看待網路使用問題,更細緻的勾勒與理解每一個當事人網路使用的特徵與樣貌。也提醒助人工作者,對網路成癮的理解,不可能脫離與問題密切相關的這個「人」,瞭解當事人所處的現實世界、網路世界所共同形成的情境脈絡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注意網路使用的問題的同時,當事人是否也存有自我認同、人際探索等積極的意義;換言之,網路成癮在當事人內在的心理意義不容被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