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

鄭怡、林以正(2016)後悔與生活適應:自我關愛及自我批評之雙路徑中介效果檢應教育心理學報,48(1),7789。

秒懂撰稿人:江雅晏      編輯助理:尤欣悅

後悔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助力!

「急急忙忙跑到車站,發現公車剛開走」、「床上多賴三分鐘,結果遲到扣薪一小時」;以上這些情境是不是很耳熟呢?好像總差那麼一丁點,目標就從眼前溜走,讓人感嘆「後悔」來的太快,就像龍捲風!關於後悔,過去多認為它對心理健康有害,不過近來的研究也發現,後悔這個情緒,不全然是影響我們心理幸福的害蟲,後悔也有正面功能和不同型態,關鍵在於,在產生後悔情緒過後,我們自己運用甚麼方式解讀事件發生、看待自己的「自我對話」。其中,「自我關愛的內省式」以及「自我批評的反芻式」自我對話,與我們幸福感非常相關!

1. 後悔中內省,再度站起

在這篇研究中,調查了128位大學生解讀後悔經驗方式,以及與他們的幸福感之間關聯後發現,越是使用內省方式解讀,就不會過度聚焦過去事件、責怪自己,並能用一個關懷自己、接納自己過去所作所為方式來面對後悔經驗,感到比較幸福;也就是說,「內省」幫助我們從後悔事件中有所學習,作為自己未來的提醒,開啟成長,並且接納自己過往的負向經驗!

2. 在後悔中反芻,深化痛苦

反過來說,如果持續反芻後悔經驗,便只能將目光停留在過去,開始自我批判、阻止自己採取新的行動,在痛苦中越陷越深。

練習正念培養自我關懷與內省

「生活當中的不如意十之八九」可能大家都聽過這句話。不論是「不作為」或是「做錯選擇」,在面對不如意時,不是逃避也不是過度沉溺,而是貼近自己的負面經驗,用不評價的態度取代嚴格的審視自己,是促進心理健康的小訣竅。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作者傳授了一招,那就是近期,在心理學界颳起旋風的-「正念」練習。找個舒適寧靜的地點,在回憶自己的後悔經驗時,以不評價的方式去面對心中冒出來的感覺跟想法,進而能漸漸發覺「想法只是想法,並不代表自己」,慢慢的,我們開始能用客觀、抽離的角度去看待過去的後悔事件,進而接納它、整合成自己經驗中的一部分,最終能長出面對未來類似挑戰的能力與辦法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