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

鄭曉楓、吳永杉(2018)。<希望取向個別諮商對藥癮者目標建構與未來生活適應之探究>。《教育心理學報》,49(3),367-390。

秒懂撰稿人:尤欣悅      編輯助理:尤欣悅

促發藥癮者再犯的竟是因為對未來感到無望?

你可知道,藥癮者在出獄後再犯率高達50.6%,其中逾五成九者於1年內再犯,而出獄後6個月內最易再犯。據研究指出,導致藥癮者再犯(復發)的主要因素除了是生活的適應外,亦是因為難以適應生活而引發的羞愧感和對自我的負向評價,對未來感到萬念俱灰,而產生無望感,於是再次使用藥物來調節這不舒服的感覺。

換句話說,研究發現無望感會影響藥癮者是否使用藥物,亦發現希望感對於抑制藥物的使用是有效果的。因此,希望感被認為是藥物濫用復原的重要因子,對慢性成癮者之心理恢復亦扮演關鍵角色。

為何希望感能協助藥癮者適應生活?

「希望感」=知道努力的方向 + 欲達成目標的方法和慾望

什麼狀況之下,讓你對於未來是有希望的呢?對於未來是有一定的規劃的?認為自己有力量和勇氣去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沒錯,這種因為目標而產生動力,並認為自己可達到的狀態就是「希望感」。而,希望感除了能夠讓藥酒癮者知道自己對未來的想要什麼,也認為自己是有力量達成的,於是積極找到達成目標的方法。

希望感是如何運作的?

可是,縱然對於未來是有目標,也知道如何前進,但在行動中仍會面對許多疑惑與不肯定,因此希望感有三個重要的元素,協助藥癮者學習自我對話,藉由自我指示和堅定的自我陳述,激勵他們達成目標,來增加目標達成的可能性。這三個重要元素分別是:「個人學習史」、「前事件」、「事件接續」。

這三者元素,影響個體對於目標達成的態度,同時亦會影響其是否有動機去思考達成目標的策略。因此,高/低希望者對於結果的評估與預期截然不同。如,高希望感者因過去成功經驗,對於未來保持樂觀態度,就算遇到阻礙還能持續追求目標。相反,低希望者因過去負向經驗,在遇到障礙會因為負向情緒而喪失希望感。

希望感於藥癮諮商的實務應用

承接以上,若要在藥癮者上應用希望感,則需引領個案從個人生命經驗中找尋和確認希望,找到目標,再透過工作同盟提升希望感,強化和發展追求目標方法。接著,再增加希望,強化行動的持續性,提升目標達成的覺察,增加希望的思考,以達成目標。如下:

1. 不帶價值的判斷貼近個案。同盟的建立是必要的,如同理與接納個案面臨的困境,肯定其戒毒與回歸正常生活的企圖和信心,協助個案之肯定與了解戒毒的重要與困難。

2. 協助其敘述希望目標,強化主動思考。透過邀請個案透過敘說,釐清對未來的目標,接受自己的限制,進而提高追求目標的動機而能夠主動思考。

3. 確認欲達成之希望目標,激發路徑思考。透過描述希望目標和過去的成功經驗,尋找達成自我價值的其他可能性。同時,協助其覺察簡化路徑可能會面對的僵局,以脫離單一化的思考脈絡,並延伸路徑思考。自主的思考,也將提升目標的主動思考。

4. 強化行為的持續性。覺察目標達成的行為,接納自己的限制而不排斥求助和資源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