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

陳思親、陳慧娟(2021):青少年知覺的社會支持和英文科學業成就之關係:恆毅力與學習投入之序列中介效果分析。教育心理學報,52(4),857-884。

秒懂撰稿人:胡珈華      編輯助理:尤欣悅

相信大家多少聽過恆毅力(Grit)一詞,它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所提出的概念,打破以往我們認為的成功法則,天賦異稟原來很不重要,只要有「熱情」、「毅力」,就能有出色的表現。在台灣的教育現場也實驗了恆毅力的研究,除了再次驗證了恆毅力的魔力之外,還發現了更多關於恆毅力的秘密。

被支持的感覺可以增加恆毅力

實驗找來850位的高中職學生,以英文科測驗成績作為觀察指標,驗證了假設:有越高的恆毅力,英文成績越好;而更有趣的是,恆毅力居然和學生感受到「被其他人支持」的程度有正相關,包含被家長支持、被老師支持、被同儕支持,越有被後援會應援的感覺,越能展現他/她在學習上的熱情與毅力。

其實放手也是一種支持

不過我們會怎麼想像後援會要做些什麼呢?過往在討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社會支持時,大多包含兩種類型:「情感性支持」與「工具性支持」,前者指的是在學習過程給予鼓勵、提供正向回饋;後者則是指直接的、實質上的鷹架支持或課業輔導(舉例如下表格)。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學生要的不只這些,是否擁有“自主性”,能不能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反而能增加他們主動投入學習的動機。於是實驗在社會支持的向度裡添加了第三個類型:「自主性支持」,也就是學生能感受到有足夠的選擇權,尊重其學習步調。結果顯示和恆毅力相關最高的社會支持類型,反而是第三種「自主性支持」。 

社會支持類型

內涵

例子

情感性支持

學習過程給予鼓勵、提供正向回饋

· 和孩子說你做得很好,辛苦了!繼續加油!
· 看到孩子挑燈夜戰讀書,煮一碗宵夜為他打氣

工具性支持

直接的、實質上的鷹架支持或課業輔導

· 和學生一起檢討作業,關心學生覺得最難理解的英文文法是什麼
· 是一起擬定讀讀書計畫、強化時間管理技巧

自主性支持

(與恆毅力相關最高)

足夠的選擇權,尊重其學習步調

· 尊重孩子認為和同學一起唸書更有鬥志的學習習慣
· 尊重孩子對不同科目有不同的喜愛、投入程度

讓學習是一件發自內心投入的事

透過實驗我們發現,當學生感覺身邊的人際網絡是有支持性的,學生的恆毅力越高,且如果支持是搭配上「放手信任」的姿態,效果更好。這也聯想到常在家庭互動中發生的一個反例:「我原本打算進去房間念書了,結果我爸媽突然兇我要我去唸書,他們越講我就越不想,所以我乾脆不念了。」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也說明了這個現象,行為如果要能穩定持續,行為者需要真實認同行為的價值,如果僅是為了回應來自外在的壓力,一但壓力解除,或是找到其他回應壓力的方法,行為就會削弱。因此身為父母與教育者,若希望孩子在學習上展現更多投入的決心,也許從根源陪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與意義,適時的提供探索的機會和肯定,接著就放手讓他們去開展吧!也許當他們熱切地投入起來,我們想幫忙煞車都還煞不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