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劉秀菊、高淑貞、高宛琳(2019)。<親子遊戲治療對外化問題兒童與母親親職壓力之成效。《教心學報》,50(3),407-434

 

撰稿者:尤欣悅  編輯者:謝妮娜

 

「養不教,父之過」,是華人的傳統價值觀,雖能督促父母重視教養,但也讓父母承擔教養的壓力。無法否認,壓力能夠激發一個人的潛能,但可惜的是,大部分的父母因傾向認為自己並無符合親職的角色,而帶來負向的壓力,導致其無法有效教養,反促使孩子出現外化問題,更甚者影響彼此之間的關係。


 

什麼是外化問題?

外化問題 = 攻擊 + 違反規範(外化行為)

 

外化問題的出現,來自於孩子找不到情緒的出口,而被迫找尋其他可能的方式來表達自我,如攻擊、暴怒等行為。對此,研究指出親子關係與親職教養能夠幫助孩子學習情緒調適能力與適應能力,亦因為父母的接納與支持,讓孩子有機會打破「外化」的情緒惡化循環,並化解危機。

 

讓你的陪伴,成為孩子成長的力量

 

「天下無不是父母」,相信要對孩子各方面需求做到面面俱到是困難的。為此,我們往往會選擇「速食」的方式教養孩子,如:命令式、教導式又或是縱容式等。然而,「速食」的教養方式也有其副作用,如讓父母在無意間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而讓孩子覺得不被重視、不舒服,進而引發不安全感之議題,繼而出現外化行為,亦將影響親子關係。

若你想讓陪伴成為孩子成長的力量之一,或許可以試著換個方式與孩子互動,一同和孩子努力面對目前挑戰,讓孩子有能力以不同的方式展現自我。

 

不一樣的互動方式:親子遊戲治療

 

親子遊戲治療之所以不同,在於其強調:透過遊戲,讓孩子有機會重新表達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夠讓父母與孩子重新建立關係。其中,除重建孩子的安全感外,也讓父母從遊戲中對教養及親子關係中的個人問題有所覺察和調整,並學習改善親職溝通和關係,發揮管教效能。

 

親子遊戲治療?跟我這樣做!

 

簡言之,親子遊戲治療就是專心且有品質地陪伴孩子進行遊戲!在這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重點如下:

 

1.傳達接納與承接的態度:

透過互動,對孩子的行為表達「高接納」和「承接」的態度。同理地理解,能夠增加孩子的安全感,進而有機會表達自我的需求,或許你也有機會聽見孩子內心的聲音?

 

2.換個角度,看見孩子的美好:

即增加對孩子的觀察和理解,如:了解孩子的行為背後的想法、感受或需求等,或許你會發現調皮搗蛋背後的動機是獲得關注,又或是孩子多話是因為……。若你願意試著帶著不評價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為,也許能看見孩子其他的能力與美好?

 

3.將孩子視為可對話的大人:

請試著相信你的孩子是有能力的。在遊戲中,可讓對方有機會主導和做決定,必要時,與孩子做討論。由於怎麼提供選擇和溝通也是重要的,故,我們通常會這樣與孩子對話:

 

選擇應提出至少3個,以便有選擇的空間

與孩子討論出一個共識

 

4.溫和堅定地執行規範:

無限容許並非是正向的教養,合理地規範能夠教導孩子如何適應規則,同時也擁有安全感。通常,我們會這樣設限:

 

說出孩子行為背後的需要

設限

提供合適的替代方法

 

再次強調,此篇文章並非指出父母不足之處,而是藉由了解何謂無效的教養與不安全之依附,以改善親子的互動與關係,並且在教養上能夠做出適度的調整,用「高接納」和「承接」的態度與孩子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