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馨, 林旻沛, 洪福源, 胡薇瑄, & 吳詠葳. (2017). 高中職學生家庭功能, 憂鬱情緒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 48(4), 531-550. 

教育心理學報期刊文章導讀系列~


影片文稿:

各位讀者大家好。 我這個論文題目是高中職學生家庭功能憂鬱情緒與網路成癮。當初會想做這個研究就是,其實手機,其實這十年來比較普及,那網路成癮這幾年越來越嚴重 一般人想到高中職學生他會網路猜可能跟家會關係,但因為我們是心輔系,所以也想要找一個心理變項,所以當初會想要做這樣研究主題,就想要找一個社會變項跟一個心理變項,所以家庭其實是影響孩子最直接的一個因素那時候一開始研究的一個發想,就想看看,到底家庭對孩子他過度的上網、使用手機到網路成癮,他是不是有些關聯的?還有他自己情緒比較低落的時候,會不會就是想要用手機多一點翻閱一些文獻之後發現。

其實在一些成癮行為,自我療癒理論就是情緒療癒就是當我們心情不太好的時候,其實身邊假設有菸酒、檳榔,現在是有網路或手機,所以可能上網的時間就會變得比較多一點,所以當初研究的發想就是這樣一個部分,所以再研究後發現,其實家庭功能比較不好,那什麼叫家庭功能不好?家裡面衝突比較多,情感涉入比較多,情感表達比較少,聚集力低,家庭的責任感低結果發現,其實家庭功能不佳的話。 這個部分是由高中學生覺得我的家到底好不好,我發現,我知覺到我的家庭功能不好,上網的時間就會變多,而且還發現第二個最重要的因素。當我的家庭功能不佳,我的情緒其實慢慢會變得比較憂鬱,那我情緒不太好,這個時候就有網路又有手游、線上遊戲。

那不小心玩遊戲的時間就比較多,上網的時間變多,後來就慢慢成癮、沉迷在裡面。所以,其實這個研究很簡單,一個簡單的概念就是假設我的家讓我覺得這樣對我的那種干涉太多。而且家庭裡面好多衝突,一點都不團結,然後我遇到問題,家裡沒有辦法替我解決。這個時候我的心情慢慢變得比較憂鬱一點,那身旁又有可得的網路,不小心上網上太多,到後來變成沉迷成癮,所以這是主要研究的一個部分。那對於未來的研究,其實有一個就是,這個是從孩子的一個角度,高中職學生。因為現在使用網路的年齡層越來越低。所以未來研究想要可以的話,就是爸爸媽媽怎麼去使用網路,爸媽現在很多養小孩,就是把平板手機、電腦丟給小孩子讓他去玩。 爸爸媽媽網路使用行為,對孩子的網路使用行為有什麼樣的影響,爸媽的網路成癮不會造成孩子的網路成癮,爸媽過度地使用手機、使用網路,會不會造成家庭功能下降,因而讓孩子覺得這個家庭不溫暖,而且家庭的功能低落。爸媽都用手機用網路,有那麼多。那我也學他,所以未來研究,假如可以的話,可以探討爸爸媽媽用手機上網的行為,接著怎麼影響到整個家庭功能,還有孩子的情緒狀態。跟著孩子會學著爸爸,然後就過度的上網,然後沉迷成癮在網路的世界裡面。

假設你對網路成癮,這個主題有興趣的話,我們已經做了家庭功能憂鬱情緒與網路成癮,但是這是針對高中職學生做的,而且不同研究對家庭功能的定義是不太一樣的,甚至這些工具都已經是比較早期,所以假設你有興趣的話,你可以開發,屬於比較近期的家庭功能的量表,家庭功能跟憂鬱情緒老師的一個開始的出發點,就想要找一個是社會環境的變項,一個是心理的變項、由外而內的影響,因為很多人都會說反正就是家庭功能不好,家裡面會影響或同儕去影響,那環境確定了,那就沒有辦法了嗎?

老師回顧了很多研究發現,其實環境變項比起心理變項,相對會比較弱一點,甚至很多研究發現,其實環境會影響個人內在心理,而導致偏差或是適應行為的問題,所以這個架構可以讓你做一個參考,就找一個環境、家庭外在的變項跟內在心理變項,最後探討他怎麼影響成癮行為?而且這個研究是一個橫斷性的研究,假如可以的話,可以做一個追蹤的研究,看看到底是怎麼發展歷程。此外,這是高中職,還有國中、國小。那幼小的孩子,其實環境的影響應該是越大的,會不會變成更小孩子,幼兒園的孩子會不會變成家庭功能中介的一個變項。是爸爸媽媽或是自己情緒不佳,在互動過程導致家庭功能變成比較低落,最後影響到網路成癮,這些都是可以讓大家值得去探討,所以有一個好的架構,你想想看有沒有什麼環境的,除了家庭功能以外,有什麼環境的變項、個人內在的,比如說壓力因應、性格特質有沒有個人內在的
一個部分,最後導致成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