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版社交技巧提升系統青少年評量表的信度與效度研究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hort-form Chinese- version Social Skills Improvement System Rating Scales for Adolescent Students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檢驗簡版社交技巧提升系統青少年學生評量表的信度與效度,該評量表包含社交技巧測驗與行為問題兩項測驗,共40道問題。研究樣本為1031名七年級至十二年級學生(男生515人,女生516人,平均年齡為15.58歲,標準差1.75歲),以青少年社會行為評量表學生版為研究工具,使用AMOS 20.0統計軟體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簡版量表具有信度與效度,在信度方面,社交技巧各分測驗的α值介於 .74至 .84,重測信度則介於 .67至 .85;行為問題各分測驗的α值介於 .70至 .74,重測信度則介於 .70至 .76;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假設模式有良好的適配度,意謂社交技巧測驗與行為問題測驗的理論架構受到實證資料的支持;此外,社交技巧測驗得分與青少年社會行為評量表的適應性行為測驗得分有顯著正相關,行為問題測驗得分與青少年社會行為評量表的不適應行為測驗得分也有顯著正相關;比較簡版和原版在高風險學生分類的結果,兩者間的一致性也很高。
關鍵字:社交技巧、信度、效度、驗證性因素分析 -
臺灣懷孕婦女身心健康適應問卷之發展研究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Pregnant Women Adjustment Scale本研究旨在編製適用於評估臺灣懷孕婦女在懷孕期間之身心適應問卷,檢視懷孕為婦女的生活帶來的身心變化,作為提供懷孕婦女適切的心理健康服務之依據。本研究基於研究者過去的研究與實務經驗、文獻回顧以及專家學者之意見,發展出58題孕期身心適應問卷初稿,包含「生理變化」、「心理壓力」、「負向情緒」、「正向情緒」、「婚姻品質」以及「社會支持」等六個向度。問卷發展共計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166位懷孕婦女為預試對象,經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內部一致性分析之結果刪除題項,形成38題正式問卷。第二階段,以653位懷孕婦女為研究對象(A樣本),進行二次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刪除7題,形成31題最終問卷。第三階段,以656位懷孕婦女為研究對象(B樣本),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全量表與六因素之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為 .76 ~ .94,驗證性因素分析整體模型適配度指標亦在合理範圍,臺灣懷孕婦女身心適應問卷各項分數與孕期憂鬱、不同層面生活品質皆有顯著相關。本研究自編的臺灣懷孕婦女身心適應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應是適用於評估臺灣孕期婦女身心適應情況的工具。
關鍵字:生活品質、臺灣懷孕婦女身心健康適應問卷、憂鬱、驗證性因素分析 -
多面向道德情意量表之發展與信效度考驗
Multidimensional Affective Morality Scale: Development an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Evaluation本研究目的在發展「多面向道德情意量表」(multidimensional affective morality scale, 簡稱MAM scale),並考驗其信效度。研究者汲取國內外道德學界既有經驗與成果,針對國中至研究所學生為對象,並奠基臺灣的在地脈絡,以作為情意層面道德範疇概況或成效展現的具體指標,希冀對於國內外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有所助益。本研究方法與歷程包括先行探究理念架構以擬定量表初稿、繼而針對初稿評定其內容效度、再經修改後進行量表預試與正式施測。研究者區分四個階段進行統計分析,並採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與Amos 25 Graphics為分析軟體:一是將預試樣本(N = 585)進行項目分析,計算其內部一致性信度;二是將預試樣本區分為二群,以樣本_1(N = 283)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三是以樣本_2(N = 302)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四是以正式施測樣本(N = 708)進行複核效化檢驗。本研究發展完成的MAM量表包括詳版與簡版,詳版通過內容效度與內部一致性考驗,包括四則道德故事與四個構面,計有44個題項;簡版則是奠基詳版,並具有良好的模式適配度(二階單因子驗證性分析模式),以及理想的組合信度、建構效度與複核效化檢驗,其內容包括三則道德故事與三個構面,計有12個題項。詳版可顯示道德情意量表的脈絡性與豐富性,簡版則可展現結構性與精簡性。藉此量表的發展,本文綜整結論以彰顯MAM量表的特點:一是本量表凸顯情意層面道德範疇,豐富且具深度的多面向意涵;二是本量表與文獻所探討的量表,有其相似度均凸顯道德情意內涵,亦有其故事所關注道德議題的獨創性與在地關聯;三是本研究嘗試以多種類的信效度,對於道德情意量表進行堅實的考驗。最後,本研究基於道德教育的角度,提供在量表運用與後續研究的建議,以期增進各教育階段學生的多面向道德情意發展。
關鍵字:多面向道德情意量表、信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複核效化、驗證性因素分析 -
從校園輔導工作初探拒學議題之生態指標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 Index of School Refusal from School Guidance Perspective本研究旨在從校園輔導工作進行國內拒學現象在個人、家庭、學校三層面之生態特徵及維持因子初探。研究方法採取混合研究先質後量的探索性設計;首先,進行四位國中輔導實務工作者之質性訪談,並進行類別-內容分析,據以理解拒學現象在個人、家庭、學校三層面之生態特性;其次,依據質性研究結果,發展「拒學觀察處遇調查問卷」以進行量化研究,研究參與者為239位國內高中、國中、國小之輔導實務工作者,採用描述統計、主成份分析等統計方法。研究結果發現:在質性研究部分,拒學生態因子的個人層面為內在情緒特質、外顯行為表現、生理症狀、伴隨心理疾病與特教需求;在家庭層面為夫妻關係、家庭關係與期待、教養方式與規範、經濟資源;在學校層面為課程學習狀態、師生關係、同儕關係、學校規則。在量化研究部分,拒學生態特徵之指標包括:1. 個人焦慮逃避;2. 家庭保護與衝突糾結;3. 個人家庭高期待;4. 個人叛逆避苦;5. 個人倦怠無動力;6. 學校壓力與個人疼痛。而拒學維持因子之指標包括:1. 班級老師處理困境;2. 校內合作困難;3. 個人作息與網路問題;4. 家庭焦慮而保護學生;5. 家長無力回應孩子攻擊;6. 家庭缺乏拒學知能。最後,本研究依據上述拒學行為的生態特徵與維持因子提出討論,以提供後續拒學實務介入與未來相關研究之基礎。
關鍵字:生態指標、拒學、維持因子 -
學前兒童至老年階段言語功能指標數值的變化
Changes in Indicator Values of Speech Function Across Lifespan本研究探討華語說話者由兒童至老年的四項言語功能指標數值的變化,包括最長發聲時長(MPT)、發聲基頻(F0)、口腔輪替運動(DDK)速率以及自發性言語速率,跨年齡層的比較這些言語功能指標數值的差異。研究採橫斷法設計,年齡範圍由4歲至83歲,取樣八個年齡組群,分4歲組、5歲組、6歲組、7歲組、9歲組、12歲組、成人組、老年組,共8組,一組有40至60位不等的參與者,各組男女人數約各半,全部參與者共350位。分析結果顯示由兒童至成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言語功能指標數值呈增進趨勢,但由成人至老年,言語功能指標數值則呈衰退趨勢。在MPT方面,除了老年組外,隨著年齡增加,MPT隨之增長,由四歲組平均5秒開始逐漸增加,增長至成人最長,成年男性平均21秒。老年組則MPT減少,平均15秒。在F0方面,在學齡前階段無性別差異,而由9歲開始出現顯著的性別差異,女性F0顯著地高於男性。由兒童至成人,男女性皆隨著年齡的增長F0下降,但由成人至老人的F0變化趨勢是女性長者持續下降,而男性長者的F0則略升高。DDK的速率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變快,由四歲(平均3.25音節/秒)至成人達最高(平均5.28音節/秒),老年組DDK速率(平均4.70音節/秒)則顯著低於成人組。自發言語速率和DDK速率隨年齡變化的趨勢相近似,亦隨著兒童年齡增長而變快,由四歲(平均2.35音節/秒),至成人達最高(平均4.37音節/秒)。自發言語速率與各項DDK速率呈中度正相關,顯現兩者間在構音動作控制的關連性。四個言語功能指標數值隨著年齡而變化的趨勢顯示言語功能在發聲呼吸效能、聲帶質量、構音動作速度與協調性的變化,由兒童期至成人階段大致呈現增長趨勢,由成年至老年言語功能則呈衰退趨勢。
關鍵字:口腔輪替運動速率、自發性言語速率、言語功能、基頻、最長發聲時長 -
優良醫學教師特質量表編製暨差異研究
Development of Quality Scale for Outstanding Medical Educators and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in Background Variables有鑑於臺灣醫學教育領域缺乏有效評估優良教師教學特質的工具。故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編製一份醫學教師特質量表,並考驗其信、效度,以做為後續醫學教育評估優良教學教師的參考依據。本研究共編製了36道試題,分別包含教學計劃、教學活動、教學熱忱、學習輔導、教師支持、多元評量六大教學面向,請162位醫學院學生針對其醫學教師的特質,進行知覺重要性評量。藉由探索性因素分析與鑑別力分析之結果,最後共保留了26道作為正式量表試題。於信、效度的證據上,醫學教師特質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係數介於 .79~ .89之間,同時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亦具有可接受之整體適配度與內在品質,顯示本量表具有適當之信度與效度。此外,研究結果亦發現,(1)臺灣醫學生所知覺重要之教師教學特質,首要為教學熱忱、教學活動,其次為教學計劃、多元評量,之後才是學習輔導、教師支持。(2)不同性別醫學生對於各向度教學特質的知覺重要性無顯著差異。(3)高年級或繁星推薦等入學管道的醫學生,對於教師支持向度的知覺重要性,會顯著高於低年級或個人申請入學之醫學生。(4)未重考之醫學生對於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學熱忱、教師支持的知覺重要性,會顯著高於重考者。最後,針對研究結果之意涵進行討論。
關鍵字:教學、優良醫學教學教師、醫學教育 -
「家庭社經地位」與母親教養效能、幼兒適應行為及詞彙理解能力之關係
Relationship Among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Maternal Parenting Efficacy, Preschoolers’ Adjustment, and Receptive Vocabulary Ability許多研究顯示家庭社經地位與幼兒的發展有所關連,而母親教養效能則似乎會調節這些關聯,故,本研究的目的在於了解家庭社經地位與母親之教養效能(母職效能及教養因素)、幼兒適應行為與詞彙理解之概況及變項間的關係。研究對象是就讀於台北市及台東縣幼兒園的3-5歲幼兒們,研究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蒐集資料,共計有效樣本為511份之幼兒及其母親和老師的資料。母親填寫家庭背景、母職效能量表及母親教養因素量表;幼兒母親及老師填寫幼兒適應行為量表,並由助理對各別幼兒進行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以評估幼兒詞彙理解能力。統計方法為: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及迴歸取向之路徑分析。研究結果為:家庭社經地位較高、母親有工作者、家中孩童數較少、母職效能較佳、教養多以反應層面者,其幼兒之適應行為(母評)及詞彙理解能力較佳。在控制了本模型的所有變項後,家庭社經地位對幼兒之詞彙理解能力有直接的正向影響,且教養之反應及要求之共同層面下對幼兒詞彙理解能力亦有正向影響。另外,家庭社經地位對幼兒適應行為問題並沒有直接影響,但是,卻是透過母職效能之中介而對幼兒適應行為問題有負向影響,而教養-要求層面者,則與幼兒適應行為問題有正向影響(母評)。總結來說,家庭社經地位對於母職效能、教養因素、幼兒適應行為及詞彙理解能力透過不同的過程均有影響。本研究之結果可作為其他研究母親教養效能、教養因素、幼兒適應行為及詞彙理解能力之參考。
關鍵字:母職效能、幼兒適應行為、社經地位、教養因素、詞彙理解能力 -
補救教學計畫對以英語為外語的低成就初階學習者之成效
Effects of a Remedial Program on Beginner-Level, Low-Achieving EFL Learners縮小學習成就落差,以及如何最大化教學效能一直是廣泛討論的議題。然而,針對以英語為外語(EFL)的低成就初階學習者,所需擬定系統化補救教學的組成要素及其成效之相關研究卻很有限。有鑑於此,本研究提出一補救教學計畫,針對EFL低成就學習者的詞彙和文法句型做教學介入,並提供此教學介入在教材教法、教學流程、教學活動設計以及促進學習者參與等方面的特色做法。本研究參與者為來自臺灣6所國中的11位教師和567位七年級學生,567名學生皆接受英語文能力認證及診斷系統(DCEC)的詞彙量和文法句型測驗作為前測,根據測試結果,將117名在兩子測驗中皆未達到國小四年級程度的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N = 56)接受實驗教學模組,而對照組(N = 61)則接受傳統教學。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補救教學配套的實驗組學生在詞彙和文法句型的表現較佳。本研究為EFL低成就學習者所需之補救教學配套,提供一示範模組,此模組可供研究者、課程設計者,以及政策擬定者做為參考。
關鍵字:成就落差、低成就英語學習者、英語教學介入、補救教學、補救教學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