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期
-
青少年親職化量表的編製研究:以大陸樣本為例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Adolescent Parentification Scale: An Example of Chinese Mainland Sample近年來,青少年親職化持續受到華人研究者的關注,然而在測量工具上更多倚賴修訂後的國外量表,依據在地親職化生活經驗編製的量表較少。因此,本研究擬以混合方式編製具有信、效度,與文化適應性的「青少年親職化量表」。首先,在整理過往親職化量表的基礎上,以106份開放式問卷蒐集、歸納出關鍵字詞,經過專家評估之後完成預試量表的編擬。其次,突破傳統因素分析方法之限制,改採探索性結構方程模式對663位大陸青少年的正式施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發現,「青少年親職化量表」分為兩個分量表,其中「親職化角色行為」分量表除包括西方量表中原有的「非特定家庭責任」、「父母的父母」、「父母的情緒配偶」、「手足的父母」等向度之外,還有深具孝道文化特色之「主動娛親」、「使親無憂」等新向度;「親職化情緒感受」分量表則涵蓋了過往西方量表中的「不公平感」,以及華人研究者所發現之「罪疚感」向度。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兩個分量表及其各向度的信、效度均達到可接受水準。本研究在理論層面拓展了親職化角色行為與情緒感受的內涵,也嘗試探索了華人青少年親職化與心理健康的關係。最後,針對華人青少年親職化的未來研究方向,提出討論與建議。
關鍵字:親職化、量表編製、青少年、大陸地區 -
被忽略的負向動機構念:以期望—價值理論發展臺灣國中生成本量表與信、效度檢驗
The Neglected Negative Motivational Construct: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ost Scale for Taiwanes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ased on Expectancy-Value Theory儘管期望—價值理論是解釋學習者動機的重要框架之一,成本概念在過去的研究中卻相對被忽略。成本——作為一個多面向的負向動機構念,能有效解釋學習者的逃避動機及其負向的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基於此,本研究編製一套特定於臺灣國中生數學領域的成本量表,並對其信度與效度進行考驗。研究以 679 位國中生為樣本,透過結構方程模式進行資料分析,結果顯示:一階四因素的成本模式具有良好的適配度、幅合效度及區別效度,顯示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能有效解釋國中生的成本信念。其次,成本能顯著預測動機涉入及學業成就,但不同成本對學業結果的影響存在差異。具體而言,情緒成本顯著預測非適應性動機涉入,並負向預測適應性動機涉入及學業成就,最能代表成本此一構念的負向動機特質。機會成本能顯著預測非適應性動機涉入,而自我成本則負向預測部分非適應性動機涉入(即逃避求助),但卻正向預測學業成就。與本研究預期相反的是,努力成本正向預測適應性動機涉入,負向預測非適應性動機涉入,但對學業成就無顯著預測效果。本研究根據結果進行討論,強調了不同成本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性,並進一步針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字:成本、動機涉入、期望—價值理論、學業成就 -
小學教師工作要求與職業倦怠之關聯:職場靈性的調節角色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Demand and Job Burnout i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Workplace Spirituality本研究旨在探討小學教師工作要求及職業倦怠分別與職場靈性之間的關係,並進一步探究職場靈性知覺高低是否對上述關係具有調節效應。本研究參考既有問卷工具,進行選題與修訂,並透過探索性因素分析與驗證性因素分析重新建構「小學教師工作要求」、「職場靈性」與「職業倦怠」三份量表。研究採問卷調查的方式,共回收 793 份小學教師樣本。資料分析方面,採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驗證。考量性別、婚姻狀況與教學年資可能影響職場靈性與職業倦怠,本研究將此三項人口變項納入控制變量處理。研究結果顯示:(1)性別、婚姻狀況與年資三項控制變項在調節模型中對職業倦怠的影響程度較低;(2)工作要求與職業倦怠之間呈現顯著正向關聯;(3)職場靈性與工作要求呈顯著負向關聯,顯示教師感知職場靈性程度越高,對工作要求的壓力感受越低;(4)職場靈性與職業倦怠亦呈顯著負向關聯,即職場靈性感知程度越高,職業倦怠程度越低;(5)職場靈性在工作要求與職業倦怠之間具有顯著調節效果,能有效緩衝工作要求對職業倦怠的負向影響。
關鍵字:小學教師、工作要求、職業倦怠、職場靈性 -
大學生害羞、情緒表達矛盾與心 理困擾之關聯:檢驗網路自我揭 露之中介及調節效果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hyness, Ambivalence over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College Students: Examining the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Roles of Internet Self-Disclosure大學生常出現的心理困擾以情緒與人際關係為主。過去文獻指出,高情緒表達矛盾者常面臨較多心理困擾,而害羞者也常面臨較多的人際困擾之問題。據此,本研究認為,害羞者可能較容易感到情緒表達矛盾,因而較易產生心理困擾。另外,大學生相較於其他階段更常使用網路,而網路的特性可能會吸引害羞、高情緒表達矛盾的個體進行網路自我揭露,但過去文獻對於網路自我揭露和心理困擾的關係仍無定論。據此,本研究欲探討大學生的害羞、情緒表達矛盾與心理困擾之間的關聯,同時提出兩項競爭模式來檢驗網路自我揭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以網路問卷招募臺灣公私立大學生 365 名,研究工具包含「害羞量表修訂版」、「症狀檢核量表」、「情緒表達矛盾量表」、「網路自我揭露量表」以及「基本資料與網路使用狀況調查表」。結果顯示,大學生在排除生理性別、社群軟體互動型態後,害羞、情緒表達矛盾對於心理困擾有顯著的預測力,且情緒表達矛盾在害羞與心理困擾間扮演中介變項之角色,而網路自我揭露則在情緒表達矛盾與心理困擾間扮演調節變項之角色。此結果意涵,害羞與情緒表達矛盾在大學生個體的心理困擾間扮演重要角色,且網路自我揭露可能有助於改善情緒表達矛盾對心理困擾的影響。
關鍵字:心理困擾、害羞、情緒表達矛盾、網路自我揭露 -
西蒙轉換作業之編製與信、效度研究
Examining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imon Switching Task西蒙作業測量執行功能,西蒙效應反映刺激與空間關係的抑制效果,而西蒙轉換需認知彈性以應 對規則變化。本研究基於 Simon (1990)實驗設計,開發平板化西蒙轉換作業,分三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熟悉反應規則,第二階段引入空間變項測試西蒙效應,第三階段加入規則轉換以測試認知彈性。本研究共招募 1,257 名參與者(國小 387 人、國中 281 人、高中 278 人、成人 311 人),其中 42 人參與再測信度測試,部分參與者接受其他效標作業。結果發現,西蒙轉換作業的抑制或轉換指標具有內部相關性。年齡分析顯示,抑制與轉換能力隨年齡增長而提升,於高中趨於穩定。信度分析顯示本測驗具有良好再測信度。效度分析中,抑制指標與叫色作業相關(抑制優勢反應),但與側翼作業(抑制外部干擾)無關,顯示效標關聯效度。轉換指標與選擇反應時間及卡片分類的認知彈性相關,顯示效標關聯效度;且與其他抑制測驗無顯著相關,顯示區辨效度。本研究開發平板化西蒙轉換作業,以有效測量抑制與轉換能力,並透過簡便施測提升應用價值,適用於教育與臨床領域,如評估執行功能發展與識別學習障礙風險。然而,平板化測驗可能受背景干擾、操作習慣等因素影響,與傳統測驗的測量差異仍有待進一步探討,以確立其適用範圍與
限制。
關鍵字:西蒙效應、抑制、轉換、執行功能、平板 -
遠距心跳變異生理回饋呼吸訓練對大學生焦慮改善的成效:隨機對照實驗
The Effectiveness of Remot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 Breathing Training on Reducing Anxiety in College Stud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本研究旨在探討遠距心跳變異生理回饋(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 HRVB)是否能有效降低大學生的焦慮程度。透過智慧型手機搭配心率傳感帶,參與者能在家中進行生理回饋訓練,以增強自律神經功能並減輕主觀焦慮感受。研究對象為 30 名年齡介於 18 至 22 歲的大學生,隨機分派為實驗組與控制組,每組各 15 人。實驗組參與者使用心率傳感帶及訓練軟體,進行為期六週、每週三次、每次 20 分鐘的 HRVB 訓練;控制組則在此期間未接受任何介入。研究採用情境與特質焦慮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與貝克焦慮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 BAI)測量焦慮程度,並收集心跳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生理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 HRV 的心跳間期標準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 SDNN)上有顯著提升,表明其自律神經功能改善;而主觀焦慮評分有降低,但未達統計顯著。本研究驗證了將呼吸頻率穩定在每分鐘 6 次,相等吸氣呼氣比率的遠距 HRVB,能有效提升大學生心率變異性的實證,尤其是在心跳間期標準差指標上顯著提升,顯示其對自主神經功能的改善效果。研究結果為未來遠距醫療應用於焦慮介入提供了實證依據。
關鍵字:生理回饋、腹式呼吸、焦慮、心跳變異率、遠距醫療 -
鍛鍊健康心智:正念、韌性與正向情緒的促進
Cultivating a Healthy Mind: Enhancing Mindfulness, Resilience, and Positive Emotions在喧囂變動的生活中,焦慮不安如影隨形,如何調節情緒、緩解壓力,遇逆境能重新振作,是重要的心智能力。各地方健身房林立,卻很少健心房的設立,大學生需要鍛鍊健康心智來厚植心理韌性以面對生活的挑戰。本研究在情緒心理學課程中設計系列鍛鍊健康心智活動,包括正念覺察、接納與慈悲,以及正向連結等,簡稱「健康心智 MAP」,探討課程的實施對正念、韌性、慈悲、感恩與正向情緒的促進效果,並從學生的作業和學習心得中了解教學成效。研究設計採用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前後測設計,實驗組為 50 位大學生,控制組有 39 位。研究結果顯示:量化資料分析部分,除了正念量表外,實驗組學生在韌性、慈悲、感恩、正向情緒等量表的得分高於控制組。質化資料分析部分,學生在學習心得中提及在此課程的收穫,包括身心覺察、自我接納、心存感恩、打破慣性、感受美好等。心智鍛鍊活動強調在生活中實踐,將知識化為行動,少量頻繁的持續練習,從覺察、連結到深化,創造新迴路,帶來良循環,促成心改變。教師省思此教學實踐研究可改善理論學習與實務脫節的現象,學生不僅習得情緒心理學的理論知識,也培育有益情緒健康的心智能力。最後,說明本研究的限制和建議。
關鍵字:心智鍛鍊、正念、韌性、慈悲、正向情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