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學報  回首頁
Apycom jQuery Menus
29卷期 出刊日期:1997年9月
成長團體中藝術媒材的介入:一個成員體驗的歷程分析
    作者: 賴念華 Nien-Hwa Lai, 陳秉華 Ping-Hwa Chen
研究論文

 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學生成長團體中,藝術媒材介入的功能與特色,並且進一步了解在此團體中一個成員體驗的歷程。研究者以師大健康中心創作坊十二位成員為研究對象,採用事後訪談及團體結束後八個月的追蹤訪談,透過成員以了解此團體的特色、功能;並以 Klein 等人於 1983 年編訂的體驗量表,以眾數及高峰數的方式, 來評定一位成員在團體歷程中的體驗階段,研究者按體驗階段內容再做敘述。


有關團體特色、功能,本研究結果發現在團體結束後一至二週進行事後訪談, 成員感受到本團體的功能特色有 1 遊戲般的創作,2. 藝術媒材可以提供一種與自我溝通、表達的工具, 3. 作品具有持久性,4. 提供 

自我覺察及了解的功能,5. 能讓成員達到情緒宣洩的功能,6. 具有象徵性的意義,成員可以藉助於象徵物,來做一些幻想及預演。

在追蹤訪談中,成員覺得此團體的持續功能、特色是 1 提供另外一種方式了解自己,2. 創會帶來快樂、自由及強烈的感受, 3. 生活中更敏 

感察覺到自己的情緒,並且能表露情緒,4. 接納自我, 5. 作品意像的持久性,6. 與人溝通的工具,7. 時間的沉澱效果。 

本研究亦在團體中選出一位成員,以進一步了解其體驗的歷程,結果發現:「體驗」是一個動態的歷程,不會因團體次數的增加而有線性的趨向往上升,以這位成員在團體中體驗層次的眾數評分來看,大部份是在階段三至階段四,也就在整個團體歷程中,成員會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但仍無法將感受、體驗去做有目的的探索或詳細的陳述。從高數的評分來看,可以發現這位成員在團體中,曾有過嘗試去探索自己的感受,也試著仔細的陳述、去推敲自己的內在,他也能夠專注在內在經驗中,去拓展他個人覺察的潛能,並產生洞察的能力。

最後根據上述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對未來研究、實應用的建議。

下載


關鍵詞: 藝術治療; 團體功能; 體驗量表; 歷程分析


高中生閱讀兩難故事的工作記憶因果推論歷程研究

Copyright © 2024  教育心理學報 網頁造訪人數:449960
地址: 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台灣師大心輔系
電話:(02) 77493757 傳真:(02) 23413865
聯絡人:李和青 聯絡方式:t05002@ntnu.edu.tw
All rights reserved. BEISU 開發/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