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學報  回首頁
Apycom jQuery Menus
20卷期 出刊日期:1987年5月
潛在特質理論與其應用於適性測驗之評估研究
    作者: 林世華 Sieh-Hwa Lin
研究論文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於探討:(一)潛在特質理論與傳統測驗理論二者之間的關係。(二)潛在特質理論應用於適性,對於心理測量所産生的助益。研究者使用電腦模擬的方式,模擬受試者對項目的反應,並就適性測驗θ已知與θ求知的兩種情況模擬反應的過程,從事系列性的追蹤觀察。結果發現:一、潛在特質理論的a參數、b參數及θ參數分別與傳統測驗理論的r(下標 bls)、P及個人得分等統計數乏間均有很高的相關。二、θ已知時的翱生測驗路徑,根據b參數進行羣聚分析結果可以得到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的路徑,也就是高、中、低三種不同能力水準受試者的路徑。這些路徑主要是依照能力與項目難度相匹配的原則所形成。就測量的功能而言,使用題庫中不到50%的題目所測量的結果與使用所有題目所測量的結果是一樣的。而且隨著題數逐步增加,側量結果也逐斯趨於穩定。三、對θ未知的適性測驗路徑進行軍聚分析的結果顯示:根據a參數可以得到兩類,根據b參數可以得到三類,根據c參數則可以得到四類。每一種類型的路徑都代表某個能力水準範圍內受試者的路徑。路徑的形成主要還是依照能力與項目難度相匹配的原則。惟,在測量的功能上則呈不穩定的現象;測量的結果並不會因題數的增加而趨於穩定。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可以得到本研究的結論是:一、潛在特質理論與傳統測驗理論二者之基木觀念上是相通一致的。二、將潛在特質理論應用於適性測驗是可行的,而且可以改善測量工作。但是因為目前使用的方怯產生的偏差仍舊相當大,所以在技術上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突破。本文最後研究者根據結論提出,估計θ有關技術的改善建議,以利適性測驗的實際應用。

 


下載




理情教育團體對大學生理性思考、社會焦慮與自我接納效果之研究

Copyright © 2024  教育心理學報 網頁造訪人數:450024
地址: 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台灣師大心輔系
電話:(02) 77493757 傳真:(02) 23413865
聯絡人:李和青 聯絡方式:t05002@ntnu.edu.tw
All rights reserved. BEISU 開發/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