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學報  回首頁
Apycom jQuery Menus
05卷期 出刊日期:1971年12月
兒童語文學習環境對其聯對學習與遺忘之影響
    作者: (Chun-Hsing Chang) 張春興
研究論文

 從賓驗心理學的觀點看,干擾論(Interference Theory)素為解釋語文學習後遺忘現象的主要理論。以往幹擾論者咸認倒攝抑制(Rotroactive Inhibition,以後學得的習慣抑制舊有習慣的記憶)為構成遺忘的主要原因。但近十幾年來,非但理論的觀點業已改變,而且也獲得實驗結果的證實,學習心理學者多以為順攝抑制(Proactive Inhibition,舊經驗的幹擾抑制了新學習的記憶)乃是構成遺忘現象的主要原因。此一觀點對語文學習後的長程記憶(Long-Term Memory)的解釋,尤其在舊新兩種學習中刺激相同而所需反應相異的情形下,具有甚大的價值。此一新干擾論的基本觀念有四:(1)學習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在個體的生活中,學習總是連續的產生;(2)在個體從事某一項特定事物學習時,舊習慣中與新學習有關但卻不適於新學習的反應,必得暫時棄置而產生一種「反學習」(Unlearning)現象;(3)等新學習過後,因「反學習」而暫時壓制之舊習慣,將會產生「自發性恢復」(Spontaneous Recovery)現象;(4)當個體需要同憶新學習的反應時,舊經驗的自發性恢復又將干擾其對新學習的記憶。


基於上述理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四個假設,並試經實驗方法以考驗之:(1)兒童之語文經驗較複雜者,在從事一項以舊經驗為基礎的新語文經驗的學習時,將有較多且具干擾性的奮經驗需「反學習」;(2)語文經驗複雜者,新學習過後也將會產生較多的「自發性恢復」;(3)在語文刺激豐富環境中兒童語文習慣的複雜度應較同智力階層但語文刺激貧乏環境中兒童者為高;(4)在以兒童熟知單字但無邏輯意義的聯對學習時,語文刺激豐富組的兒童其學習速度將較語文刺激貧乏組兒童為慢,但學後的遺忘速度反而較快。

本研究之受試者為小學四年級兒童,分為城市(50人,男女各半)與鄉村(50人,男女各半)兩組;前者均曾接受學前教育,其父母教育程度較高,家境較富裕,課外閱讀機會較多。以下為本研究獲得的重要結果: (1)城市組兒童的語文複雜度(以定時造詞量為準)遠較鄉村組兒童為高;(2)在學習速度方面,兩組無顯著差異;(3)在遺忘速度方面,城市組在習後各次測驗上都顯示比鄉村組遺忘者較多;(4)未發現性別上的差異。本研究結果大體上支持新幹擾論者的看法。

下載




智力、刺激強度等因素與朝向反射之關係

Copyright © 2024  教育心理學報 網頁造訪人數:466036
地址: 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台灣師大心輔系
電話:(02) 77493757 傳真:(02) 23413865
聯絡人:李和青 聯絡方式:t05002@ntnu.edu.tw
All rights reserved. BEISU 開發/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