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學報  回首頁
Apycom jQuery Menus
39卷2期 出刊日期:2007年12月
學校社會工作人員參與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實施型態與成效分析
    作者: 胡中宜 Chung-Yi Hu
研究論文

從1906年「訪問教師」開始,美國學校社會工作人員進入校園,運用社工的專業理論與方法於教育行政以及學校當中,目的在幫助學校以促進學生的社會人格與潛能的發揮(NASW, 2002)。反觀臺灣從1977年家扶基金會發起,再至教育部推動專業輔導人員試辦方案開始,經過這幾年來國內的發展,主要方向側重在「財務的提供者」以及「如何執行學校社工的實施」二個層面(王靜惠、林萬億,民93),據此發展出不同的實施樣態,大致有三:「內部派駐」、「外部支援」、「整合服務」等(黃韻如,民92),其中以「駐校」、「巡迴」與「方案委託」型態最為常見,正由於各實施縣市的背景迥異,進而發展出不同的特色,但是不同的實施型態間存在著哪些優勢與限制,迄今國內雖有相關的個別縣市評估性研究討論(林家興,民88;馮燕、林家興,民90;古孟平,民93;翁毓秀,民94) ,但針對實施型態的優缺點仍未有定論。因此,本研究透過文件分析、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方法,於2005-6年期間選取台北縣、台北市、新竹市的學校社工,舉行1場焦點團體(計6人),個別深度訪談6人,以及收集89-93年度辦理縣市之成果辦告,據此比較實施型態間的差異,作為未來實施的思考。

 


下載


關鍵詞: 輔導工作、實施型態、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個人目標導向、課室目標結構與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之潛在改變量分析

Copyright © 2024  教育心理學報 網頁造訪人數:447725
地址: 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台灣師大心輔系
電話:(02) 77493757 傳真:(02) 23413865
聯絡人:李和青 聯絡方式:t05002@ntnu.edu.tw
All rights reserved. BEISU 開發/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