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學報  回首頁
Apycom jQuery Menus
51卷3期 出刊日期:2020年3月
學生為何作弊?以條件化間接效果考驗課室目標結構、個人成就目標、無聊與作弊之關係
    作者: 彭淑玲、程炳林
研究論文

本研究統整成就目標理論與學業情緒理論,並兼顧成就目標理論之個人與情境層面,解釋課室目標結構(classroom goal structure, CGS)、個人成就目標、無聊如何共同預測作弊。據此,本研究目的為:(1)考驗個人成就目標是否透過無聊對作弊產生中介效果,即無聊是否為個人成就目標與作弊之中介變項。(2)考驗學生知覺的兩種 CGS(精熟、表現目標結構)是否調節上述中介效果。本研究以 626 位七至九年級學生為對象,特定數學領域,並以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al modeling, SEM)進行條件化間接效果分析。結果顯示:(1)精熟與表現目標均會透過無聊對作弊產生負向效果,其中以「精熟目標→無聊→作弊」的負向間接效果較強。(2)學生知覺的 CGS 會調節「個人成就目標→無聊→作弊」之間接效果。首先,當個人與情境目標一致時,個人成就目標透過無聊對作弊的抑制效果會隨著 CGS 分數提升而變強(即隨著精熟目標結構分數提升,精熟目標透過無聊而抑制作弊的效果逐漸增強;隨表現目標結構分數提升,表現目標透過無聊降低作弊的效果逐漸增強)。其次,當個人與情境目標不一致時,會隨不同 CGS 類型與得分程度對中介模式產生不同調節效果。當學生知覺高精熟目標結構時,隨著精熟目標結構分數的增加,會強化表現目標透過無聊而誘發作弊的效果;當學生知覺低表現目標結構時,個人精熟目標透過無聊對作弊的抑制效果才可能存在。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作為國中教學輔導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下載


關鍵詞: 作弊、個人成就目標、條件間接化效果、無聊、課室目標結構


臺灣中小學資優教育銜接與資優學生學習適應研究

Copyright © 2024  教育心理學報 網頁造訪人數:466015
地址: 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台灣師大心輔系
電話:(02) 77493757 傳真:(02) 23413865
聯絡人:李和青 聯絡方式:t05002@ntnu.edu.tw
All rights reserved. BEISU 開發/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