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學報  回首頁
Apycom jQuery Menus
52卷1期 出刊日期:2020年9月
父母與其五歲子女談論過去情緒經驗用語的差異
    作者: 王珮玲
研究論文

父母與其子女的談話是幼兒早期情緒社會化重要途徑。談話中,父母分別扮演不同的情緒角色,讓子女重新建構對於情緒的意義,並學習文化脈絡下所重視的情緒價值,互動中,幼兒性別似乎也影響著父母情緒經驗的用語,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究父母與其子女談論過去情緒經驗用語的差異,關注的面向是詞彙量/情緒詞彙量、敘說方式和敘說內容。本研究對象分別各為 30 位 5歲男孩和女孩與其父母,幼兒的語文能力中上。在家長同意下,至家中蒐集親子在快樂、難過、生氣和害怕情緒的談話及幼兒的語言能力。並參考 Wang 與 Fivush 等人(2005)的研究進行語料的編碼,以 t 考驗、卡方及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資料。結果發現,在詞彙和情緒詞彙上,父母之間無差異;但是父親對於男孩的情緒詞彙總量是高於女孩,母親則在男孩害怕的情緒詞彙量高於女孩。在敘說方式上,母親比父親較常出現重述方式,父親則比母親更常出現延展方式。與其子女談話中,母親比較會延展男孩的難過情緒,父親則是延展男孩的害怕情緒。在敘說內容上,當情緒事件以快樂和害怕為主題時,幼兒多描述情緒的引起是個人的感受,當情緒事件以難過和生氣為主題時,幼兒則多表示情緒是因人際互動而衍生的。至於情緒問題解決方法上,父母比較重視幼兒的生氣情緒,提供較多的解決方法,但多數父母都未能提供情緒的處理方法。依研究結果,建議父母、親職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應重視父親對於男孩情緒發展的獨特性、深入分析父母詞彙和情緒詞彙內涵的差異、探究父母與其子女延展方式的差異,以及提供幼兒情緒調節的方法。


下載


關鍵詞: 性別差異、敘說方式、敘說內容、親子談話


高齡者之感恩性情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情緒與認知之雙元中介機制

Copyright © 2024  教育心理學報 網頁造訪人數:445683
地址: 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台灣師大心輔系
電話:(02) 77493757 傳真:(02) 23413865
聯絡人:李和青 聯絡方式:t05002@ntnu.edu.tw
All rights reserved. BEISU 開發/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