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學報  回首頁
Apycom jQuery Menus
52卷3期 出刊日期:2021年3月
婚姻適應、伴侶溝通、社會支持與父親產後憂鬱傾向之關係
    作者: 楊舒涵、劉彥君、陳燕諭
研究論文

在男性轉變為父親的過程中,承受的心理壓力與面對社會角色轉換的適應問題並不亞於母親,孩 子出生後也可能出現產後憂鬱的風險,但父親在配偶生產前後此段期間的心理健康在臺灣較少成 為研究的關注焦點。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婚姻適應、伴侶溝通模式、產後社會支持與臺灣父親產 後憂鬱傾向的關聯,並檢視憂鬱傾向組及非憂鬱傾向組的父親在上述各方面之差異。258 位配偶 為初產的父親在產後 1 至 6 個月參與本研究,填寫婚姻適應、伴侶溝通模式、產後社會支持及憂 鬱情緒等量表。以愛丁堡產後憂鬱症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 10 分 為切截點,20.16% 的臺灣父親在孩子出生後有憂鬱傾向;有憂鬱傾向的父親在婚姻適應上較差, 與配偶的溝通模式中「相互建設」的互動方式較少,「要求/退縮」、「互相逃避」等負向溝通 模式較多;但是有憂鬱傾向的父親也知覺到較多的產後社會支持。另外,父親在產後知覺到的溝 通模式在父親產後婚姻適應與產後憂鬱關聯中具有部分中介效果。臺灣父親產後憂鬱的現象需要 更多的關注,婚姻關係不良及負向溝通模式為危險因子,然而社會支持對臺灣父親產後憂鬱的影 響,則需更多相關研究來進一步釐清其關係。

下載


關鍵詞: 溝通模式、婚姻適應、父親產後憂鬱、社會支持


醫療家族治療於臺灣之發展與應用:我的實踐

Copyright © 2024  教育心理學報 網頁造訪人數:444448
地址: 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台灣師大心輔系
電話:(02) 77493757 傳真:(02) 23413865
聯絡人:李和青 聯絡方式:t05002@ntnu.edu.tw
All rights reserved. BEISU 開發/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