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學報  回首頁
Apycom jQuery Menus
52卷4期 出刊日期:2021年6月
我國近30年科技融入數學教學對中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
    作者: 廖遠光、陳勇欣
研究論文

本研究以後設分析法探討近 30 年我國實施科技融入數學教學對中小學生學業成就之效果,並進而
深入分析影響學習成效的因素。我們以「數學」、「科技」、「電腦」、「math」、「technology」、「computer」與「成效」等為關鍵字或篇名,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華藝線上圖書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Scopus、EBSCOhost、ProQuest、ScienceDirect 及 Webof Science 等資料庫共收集到 282 篇研究(20,190 位學生),並計算各研究之效果量(efect size, ES)。本研究參考 Borenstein 等人(2009)、Hedge 與 Olkin(1985)及 Lipsey 與 Wilson(2001)等所建議的方法。ES 定義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平均數之差除以所有樣本之標準差。研究結果顯示,科技融入數學教學對學生之學習成效顯著優於傳統教學,整體平均效果量為 0.32(固定效果模式)與 0.35(隨機效果模式)。此外,在 13 個調節變項的分析上發現 10 個變項對整體成效有顯著影響:(1)國小學生的學習成效顯著優於高中(職)生;(2)國小生在「數與量」及「幾何」上的表現顯著優於國中生而國中生則在「代數」上略優於國小生」;(3)期刊論文的學習成效顯著優於未發表論文;(4)發表於 2004–2009 年的研究其成效顯著優於 2010–2014 年的研究;(5)採等組前後測的研究其成效略優於採不等組前後測的研究;(6)小樣本的研究其成效顯著優於大樣本的研究;(7)教學總節數為「6–10 節」的研究成效顯著優於「16–20 節」的研究;(8)「個人」化的學習成效顯著優於「全班一起授課」及「分小組授課」;(9)「即時反饋系統」的學習成效顯著優於「傳統紙筆」與「混合」;(10)科技融入時機以「課中」的學習成效最佳也優於「課前」、「課後」及「混合」。本研究為國內第一篇以科技融入中小學數學教學為主題的後設分析,研究發現當能提供政策決定者與數學教師重要之參考。

下載


關鍵詞: 後設分析、科技融入教學、臺灣學生、數學、學業成就


突破合作學習困境:得獎教師教學策略分析之研究

Copyright © 2024  教育心理學報 網頁造訪人數:445057
地址: 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台灣師大心輔系
電話:(02) 77493757 傳真:(02) 23413865
聯絡人:李和青 聯絡方式:t05002@ntnu.edu.tw
All rights reserved. BEISU 開發/設計